M31 仙女座銀河系 影像處理演示
M31 仙女座銀河系 影像處理演示
這次上山有幸放晴,因此拍攝了一些M31的資料,接下來我們來處理這些照片。首先我們需要將相片疊圖,疊圖軟體可以使用免費開源程式 Deep Sky Stacker (DSS)。
疊完圖會得到一張TIF檔,等等我們將會利用Photoshop CC來進行修圖,下面就是疊完圖的M31,你可以在這裡下載(M31.TIF)。
首先第一件事,你會發現整體相片偏暗,因此我們先來增加相片的亮度。在PS的介面右下角,你應該會看到背景圖層,拖曳該圖層至右下角"建立新圖層"的圖示上,這樣一來就複製好一個圖層了。通常在進行影像處理時,每一步我們都會建立新圖層,這樣不僅能檢視每個步驟對圖片的影響,更能隨時回朔到前一步驟。
由於這個圖層要用曲線增加亮度,因此我將圖層命名為Curves。點開影像>調整>曲線,在曲線上點左鍵,會增加一個點,下方有輸入及輸出兩個框框,舉例來說,第一個點的輸入我會填4,輸出填8,這樣代表亮度值在4的像素點增加成8,亮度增加兩倍。以此推類,建立多個點。你可以調整好幾次曲線,直到亮度滿意為止。
若你仔細觀察曲線視窗,你會發現有灰色的分布,這是當前相片的直方圖,要注意在灰色分布裡插入多個點,盡量讓曲線在灰色分布中呈現直線,這樣可以避免太多非線性的調整,以至於後期顏色跑掉。
選取完後,點選選取>選取並遮住,調整羽化像素,來使選取邊緣柔化,避免因後續調整而使邊緣不自然。右側欄位的檢視,你可以調整成黑白模式,這樣一來更容易觀察羽化的影響。
點選選取>反轉,進行曲線調整來增加亮度,你會發現星系核並不會受到曲線調整影響,這樣就能避免亮部爆炸的情形。不過要注意不要調整過多,避免星系核與盤面有不自然的情形。
接下來我們要調整白平衡,點選圖層>新增調整圖層>臨界值,調整臨界值層級,這將會把圖片亮度呈現出來,如此一來你就能尋找局部最亮點及局部最暗點。
右鍵點選左側工具列的滴管工具>顏色取樣器工具,選取兩個最暗點,一個最亮點。在顏色取樣器的上方工具列,建議選擇3x3平均像素或是5x5平均像素。你可以按視窗>資訊叫出資訊框,它會顯示滑鼠所在像素的RGB數值,數值越高代表越亮,越低代表越暗。
接著複製並建立新圖層,點選影像>調整>色階,在色板中,你可以分開調整RGB三色。
分開調整三原色,直到暗點的RGB數值趨近於20,這樣一來就完成白平衡了。完成後你會發現在色階分布圖裡,三個顏色幾乎重疊,有些人並不是利用建立亮暗點看數值去調整白平衡,而是看分布圖中三個顏色的重疊狀況,這種方法也是可以,但是不比顏色取樣點精準。
下一步我們要調整細節,複製新圖層,點選影像>調整>曲線,將滑鼠移到想調整的地方,比如盤面上的塵埃,按CTRL加左鍵,該點就會出現在曲線上,透過這種方式來調整細部結構。經過調整後,已經和原始相片有很大的差距了,可以明顯看見盤面上的雲氣。另外,白平衡可能會因為曲線調整而跑掉,有可能需要再一次校正。
接著是飽和度提升,增加飽和度能讓畫面更生動豐富。點選選取>顏色範圍>高光,調整數值直到大致選取星系主體及亮星即可。按確認後點選選取>選取並遮住>羽化,將邊緣羽化1至2像素。再來去圖層>新增調整圖層>自然飽和度,你就可以調整選取範圍的飽和度了。
調整完後,在右下角先複製一個圖層,按住SHIFT+左鍵將飽和度遮色片及複製的圖層選取,按右鍵>合併圖層,將遮色片與圖層合併。
再一次完成白平衡,影像處理的基本步驟就結束了,接下來的處理可有可無,下一步是減小星點,以凸顯星系這個主角。點選選取>顏色範圍>高光,將大部分亮星都選進去,由於我們主體是M31星系,及附近的M32,M110,我們需要避免縮小星點時影響到主角,所以我們要避免選取到它們,點選工具列的套索工具,按住ALT將星系套住來取消選擇。
點選選取>修改>擴張,擴張1像素或2像素。接著點選選取>修改>羽化,羽化1像素。再來去濾鏡>其他>最小,確保保留是設置為圓度。完成後你將會發現星點顯著減少,星系主題更加凸顯。
即便有減去暗電流,雜訊依舊存在,接著要減小雜訊,點選濾鏡>Camera Raw,在細部頁面中有雜訊減少,調整滑塊以減少雜訊,要注意在星體細節和消除雜訊上取得平衡。同樣地,Camera Raw裡也有消除色差的功能,通常是紫邊,功能相當強大。
經過幾次細部調整,與原始相片的差異非常大,盤面和塵埃都被凸顯出來,核心亮度也沒有爆掉,最後將邊緣裁切,調整相片角度就大功告成了!
留言
張貼留言